薛宝钗过生日,大戏之后的大戏

一.王熙凤为何要把薛宝钗的生日场面,办的大过林黛玉?

《红楼梦》里,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正月十五元宵节,贾元春归省之后,恰逢薛宝钗十五岁生日,凤姐就与贾琏商量,看看怎么办宴席合适。

贾琏道:“我能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有注意了?”凤姐道:“大生日是有一定的则例;如今她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第二十二回。

贾琏就说这也没什么难的,前边有车,后边有辙,依照林妹妹的生日就行。

凤姐提议,薛宝钗十五岁了,算将笄之年,应该比林黛玉的生日,操办的更隆重一些。

古代的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就算成年。发饰随之也会发生改变,就可以模仿成年女性盘头挽发髻。

贾琏跟着符合:“既如此,就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你不盘查我就够了。我还怪你?”第二十二回。

有了贾琏的支持,王熙凤就开始着手安排具体事宜。

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了凤姐,让她备酒戏。显然这些银子,是不足以支撑这场生日宴的。

王熙凤就同贾母打趣,说老太太如今金的、银的、圆的、扁的,都要压塌箱子底了,还不舍得拿出来给小辈们花。

找出来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做东,只意思还叫我们赔上。“举眼看看,谁不是你老人家的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着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

凤姐这也是借机对贾母的偏心,表达不满。

薛宝钗生日的当天,除了住在府里的史湘云与薛家在,并没有外客。王熙凤安排人,在贾母院子里,搭了个小巧的戏台,在上房摆了几桌酒席。

薛宝钗点了一折《西游记》,王熙凤点了一出《刘二当衣》。然后,黛玉、宝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俱各点一场。

因宝钗属寿星,是她的主场。诸人点的挨个唱完后,宝钗又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二.一场戏暴露了贾宝玉的真实水平

贾宝玉认为这是一出热闹戏,就絮絮叨叨的抱怨薛宝钗点的不好。

薛宝钗道:“要说这一出热闹,还真是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

薛宝钗的这段话是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北点绛唇》是京剧里的“点将”。一般都是指元帅升帐、号令三军时,唢呐齐鸣、锣鼓喧天的景象。

《北点绛唇》格律方面,自然也是极为考究,属曲牌中的的阳春白雪。

不学无术还自命不凡的贾宝玉,显然对此一无所知。

明代的戏曲家汤显祖,就写过几支《北点绛唇》的曲子。我们先摘录两首:

《北点绛唇紫塞飞霜》:众边将上:紫塞飞霜。平沙月上。旌旗晃。剑戟排墙。拥定铜符帐。

《北点绛唇沙塞茫茫》净末番将相上:

沙塞茫茫。天山直上。三千丈。龙虎班行。出将还留相。

曹雪芹也是借这出戏,致敬汤显祖。

世事无常,立志出将入相的汤显祖,曾任南京太傅博士,礼部主薄。

因看不惯官场里各种现象,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由此得罪了皇帝。又因压制盘剥百姓的豪强劣绅,得罪了权贵。

皇帝深知,满朝文武没几个身上没病的,若是听从汤显祖的谏言,自己岂不是就成了光杆皇帝。没有“兴利除弊”刮骨疗毒的勇气。

皇帝在几经斟酌,权衡利弊之后,就开始疏远汤显祖。

从此汤显祖就如同苏轼一样,不光升迁无望,还被贬离政治中心,一路降,一直降。

最终上司们,又把汤显祖安置到浙江,当了五年县令,终于将降令,进行到底。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苏轼那样,不被重用时,还能啃着东坡肘子,谈笑风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三.汤显祖为何愤而辞官?

弱者都渴望被同情,因此就习惯了抱团取暖。而像汤显祖与苏轼,他们这样的强者,都是在追求公平、正义与自由。

猴子有一棵树玩耍就足矣。而蛟龙需要一片海,猛虎需要的是一座山。汤显祖这样的人才,需要的不是宝马香车,甚至不是追逐名与利。

这样的人才,若想求利,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他想要的仅是一个足够施展才华的舞台空间,来实现“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水至清则无鱼。”立志当好官的汤显祖,因太过刚烈,在那个泥沙俱下的、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场里,注定走不远。

封建社会时期的皇帝,需要的是歌功颂德捧臭脚的奴才,而不是像孙悟空一样呼风唤雨的人才。所有人都必须臣服于皇权。

官场失意的汤显祖,回乡后就开始潜心诗、词、曲创作。人才如同口袋里的锥子,迟早会冒出头。

因此,才有了如雷贯耳的《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牡丹亭》。《牡丹亭》也叫《还魂记》。

当多少帝王将相都被岁月掩埋,而像《牡丹亭》这样的文苑奇葩,却依然独呈异彩。

虽然这些作品,还不能与《红楼梦》比肩,我依然坚信,就因先诞生了这些如同繁星一样璀璨的作品,才有了伟大的《红楼梦》。

曹雪芹就是不断的从这些文学瑰宝中吸取养分,才能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游刃有余。

贾母在清虚观打谯,就点了《南柯记》。

《寄生草》属于老曲牌,在明朝就比较流行。

这支曲牌名字是出自中草药。《寄生草》通常是七句五韵,四十一字(衬字不计)。“属仙吕宫,亦入商调,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

问甚么虚名利,

管甚么闲是非。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

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

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

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

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争闲气,

  使见识,

  赤壁山正中周郎计,

  乌江岸枉费重瞳力,

  马嵬坡空洒明皇泪。

  前人勋业后人看,

  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之上这首《仙吕寄生草闲评》,出自无名氏之手,我想作者也应该是一位不方便抛头露面的名士,这还真不是泛泛的庸碌之辈,能具有的境界。

此曲里的石崇,就是说的晋朝与人斗富,砸碎珊瑚树,又挂五十里锦绣屏障,富可敌国的巨贾。

这里作者也是用作警示世人,纵然争得了石崇之势力,到头来,也不过一场《南柯梦》而已。

而激流勇退的张良,才更值得传颂。

像什么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也早都化作了青山之中的黄泥一捧。争来争去,又有何用?

当年鲜衣怒马,赤壁退曹的周瑜,与乌江岸边的盖世英雄项羽,也早已不知所踪。

唐明皇在马嵬坡痛哭一场之后,又去了哪里?

因此这支曲子的作者,比较推崇“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今朝醉了明朝醉。”

这里曹公是借此抨击,被贾元春封妃的喜悦,冲昏了头脑的贾府诸人。

薛宝钗一个贾府的客居者过个生日,都要酒戏齐庆。由来天道忌满,这样无度的挥霍,岂有不败之理。

四.不甘示弱的林黛玉,又给贾宝玉出了什么难题?

接下来,再给大家看一首名家的《仙吕寄生草》作者是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

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这支曲子与无名氏的《寄生草》,曲风还是比较相似的。包含着看破红尘的酸楚与无奈,同时又具备,“一览众山小”的出尘脱俗。

咱们再来看,贾宝玉听完薛宝钗的解说后,又是何反应?

宝玉听了,喜得拍膝摇头,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第二十二回。

贾宝玉瞬间就被薛宝钗的旁征博引所震撼。原文中用的是“拍膝摇头”喜不自禁。对薛宝钗大加赞扬。

这个时候的贾宝玉,可以说对薛宝钗佩服至极。

林黛玉一看贾宝玉此时被薛宝钗完全吸引过去了,那怎么能行?打翻了醋坛子的林黛玉,当然也不甘示弱。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装疯》了。”说的史湘云也笑了。第二十二回。

这里的《山门》与《装疯》,又藏着几个典?咱们以后再讲。

薛宝钗点的一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就涵盖如此多的人物与事件。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十年血泪凝结的一部奇书,实至名归。只可惜,至今还有很多人看不懂这部伟大的作品。

我们在读托尔斯泰、雨果、莎士比亚等时,请不要忘记,留出一点时间给曹雪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uxiangwowotou.com/afhzz/652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