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岁月流逝,光阴似箭,当电影《红牡丹》距离今天已快三十年的时候,但这一首经典的、久唱不衰的《牡丹之歌》,在今天,依然会唤起无数人心灵的震颤和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是对经典的影片《红牡丹》一种深深的怀念,更是对电影中美丽、刚烈不屈的红牡丹一种由衷的赞美。
电影《红牡丹》用生动感人的镜头极富感染力的情节向观众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而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着力塑造了一个有情有爱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就是影片的主人公红牡丹。从红牡丹的幼年丧母、卖身葬母再到学艺求生马踏财阀张德仁情断母坟,全面展示了红牡丹的刚烈不屈敢爱敢恨的性格。她不是侠女,但却有着侠女的英勇和坚强,面对残酷凶恶的财阀张德仁,红牡丹侠肝义胆,不屈不挠,用自己的生命为师姐九月菊报仇,而面对阴险狡诈禽兽不如的父亲皇甫义,红牡丹是爱恨交织、痛不欲声,悲天怆地,最终依然决然是打马而去,这是红牡丹对罪恶的叛逆,是对正义和光明的向往。
小时候看《红牡丹》的时候,很为红牡丹的刚烈不屈而振奋不已,特别是红牡丹披一身红衣打马在场上表演的镜头,以及红牡丹怒踏财阀张德仁的情景,更使我对红牡丹充满了无限的敬佩。行走在回家的人流中,因此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红牡丹,想着红牡丹最后哪里去了。第二天,来到学校,我们的很多同学围在一起,一个个都很激动的样子,一听,才知道他们正在津津有味地讲着电影《红牡丹》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有同学说,红牡丹没有了任何亲人她能去哪里呢;那个好心的赵大爷找到红牡丹了没有?也有同学说,红牡丹就是为了找她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了,却为什么又不认呢?这样一说,立即就有同学急眼了:什么呀?皇甫义这么坏的家伙找到又能怎样?他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他都这样做,简直太坏了,杀了也不解恨。这个同学说的时候简直就是咬牙切齿的。开始说的那个同学直接没话说了。想一想,一个红牡丹的形象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丽,什么是罪恶,也让我们懂得了面对生活的逆境,也只有抗争,才能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红牡丹是正义的化身,是美的使者,她身披红风在马上腾越翻飞的矫健的身姿,她疾恶如仇刚烈不屈的性格,伴随着歌唱家蒋大为那宽厚嘹亮的歌声永远地刻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