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Ta们眼

                            

丝绸之路三千里,平凉作为“西出长安第一城”,是丝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华夏文明五千年,黄帝问道广成子开启中华大道文明。

[唐]李白

世称“诗仙”,(—),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平凉静宁县南)人。

赠张相镐(节选)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

[宋]范仲淹

(—),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送邢昂处士南游

落落崆峒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

东南赖有林君复,万里清风去不孤。

[宋]游师雄

(—),字景叔,陕西武功人。北宋治平元年()中进士,史称其“慷慨豪迈,有志事功”。

崆峒山

崆峒一何高,崛起乾坤辟。

峻极倚杳冥,峥嵘亘今昔。

[宋]黄庭坚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宋四家”之一。

赠黔南贾使君

绿发将军领百蛮,横戈得句一开颜。

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枣为谁攀。

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宋]夏元鼎

(—卒年不详),字宗禹,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访道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杨慎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

寄中麓李伯华

中麓何山隐,青丘太岳东。

藏书侔宛委,问道即崆峒。

鸾鹤烟云驾,乌蟾日月笼。

相求天路迥,惟许谷神通。

[明]赵时春

(—),字景仁、号浚谷,明代平凉人,文学家。嘉靖五年()会试第一,历兵部主事,“嘉靖八才子”之一。

陟崆峒

萦回缘鸟道,蹭蹬俯蛇盘。

绝壁千重启,连天一径蟠。

仰高心转迫,回首路方难。

险绝更休息,凭谁御马鞍。

柳湖观荷

帝孙台榭枕城边,招客重开锦绣筵。

花底鱼游青障里,柳塘云拥碧荷天。

清波挂曳随风出,绛殿平临对日鲜。

置醴同欣接宴赏,浴沂何让嗣群贤。

[明]汤显祖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以《牡丹亭》闻名于世。

过平凉川

崆峒问道此何时,祁连阵影欲参差。

红尘自蹴燕支塞,白首高歌王母祠。

[明]张三丰

(生卒年不详)名全一,号元元子,元末明初道士,原籍辽东懿州人。明成化年间游居崆峒山,在雷声峰、莲花寺修道五年,相传乘崆峒玄鹤升空而去。

雷声峰碑诗

一叶扁舟出离尘,二来江上独称尊。

三向蓬莱寻伴侣,四海滩头立姓名。

五湖浪里超生死,六渡江边钓锦鳞。

七弦琴断无人续,八仙闻我也来迎。

九霄自有安身外,十载皇宣不负恩。

烧丹炼药归山去,哪得闲心捧圣文。

[清]谭嗣同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崆峒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中华民国]范长江

(—),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杰出的新闻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抗战时期,是从白区进入延安采访的第一个中国新闻记者,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务。

左宗棠经营宁夏时,即以平凉为用兵根据地,总绾陕、甘、宁三省,将来西北边防,亦当以此为重要交通枢纽点。

——选自《纪行西北近影》

[中华民国]林鹏侠

女,新加坡华侨,祖籍福建莆田。年赴英国学习军事航空,时称“我国唯一女飞行家”。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奉母命考察西北,著《西北行》一书为国人开发西北壮行。

纵目流览:是时积雪满山,宛若匹练髙悬;怪石奇松,盘根错节,形如怒龙之探爪,势如巨灵之攫人,以惊以愕,忽悦忽怡;白雪翠松,相映成趣,诚天地之大观也!如在春夏间,松石斗奇,鸟花争媚,其为胜况,当更不知其何极!将来秦陇铁路告成,边区文化发达,则避暑此间者,宜不乏人。

——选自《崆峒留迹》

从维熙

(—),河北玉田人,当代著名作家,作家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如果把甘肃的敦煌艺术宝库,比作彩色凤冠的话,平凉山崖景观之奇美,堪称这只金凤凰身上的羽翅。

——选自《烟雨朦胧走平凉》

蒋子龙

河北沧县人,生于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平凉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

——选自《平凉之地》

梁衡

山西霍州人,生于年,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平凉其接昆仑而下关中,控南北而带东西,崆峒一柱,顶天立地。登高一望,九万里江山来眼底,三千年文明在心头。

——选自《平凉赋》

贾平凹

陕西丹凤人,生于年,当代著名作家,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有一“黄帝问道处”,黄帝且不知路该何处去了,游客更觉前途不测。回首路又不复再现,一层群木波涌,满世界的杂色。一步一景,步步深入,每每百步之处,其景则异变,令人不知身在何处,惊奇良久,方醒悟到人间、仙境果有不同啊!

——选自《平凉崆峒山笔记》

刘醒龙

湖北黄州人,生于年,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平凉地界上的这棵名为国槐的大树,用苍穹之根吸收过《三坟》《五典》的智慧,用坚硬身躯容纳下《八索》《九丘》的文脉,用婀娜枝叶感受了《诗经》《乐府》的深邃与高翔。

——选自《树大山河远》

漠月

内蒙古阿拉善人,生于年,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副主席、宁夏文联《朔方》主编。

面对古槐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仅无语,而且失语。然后,就是一番沉默地仰视。虬枝如龙,若盘若腾;冠盖似云,气势磅礴——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心里头突然空空的,空无他物。空即是有。我不是参禅的人。此时此刻,我有了禅意。境由心生吧。抑或是触景生情,是一种恍如隔世的况味。

——选自《平凉五帖》

来源:市文旅局节会宣传报道组

原标题:《Ta们眼中的平凉风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uxiangwowotou.com/afhzz/988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