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除了有数量居全国第一的众多古建筑之外
也不乏国宝级的地下文物
这些文物记录了山西辉煌的过去
凝聚了山西古人聪明智慧
展示了山西古人高超技艺
上期小编带大家看了不少“显眼包”
(显眼包:在当下互联网社交语境中,是强调一种与众不同的褒义词)
他们可各个都是表情包
今天我们一起看第二弹
▲鸮卣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鸮卣是商代晚期青铜器的精美之作,造型为两只猫头鹰背靠背站立,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而卣是一种酒器,合起来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
有网发布这则最“萌”的文物微博后,网友们纷纷讨论起它的外形、功用。有的网友称它是“外星生物”,有的则说它是“扑腾着翅膀的胖乎乎的小猫头鹰”,还有的说它是古代版“愤怒的小鸟”。
▲天龙山佛首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北魏,现存二十五窟,分列于东西两峰山崖间。石窟的圆雕造像,兼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点和中国传统雕刻所固有的清新韵律和线条,对中国佛教造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天龙山佛首为山西天龙山石窟第八窟的佛首,建于隋代。年7月24日,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
▲双林寺韦驮像
双林寺初建于北齐,明代多次重修,寺中的佛像大部分是明代工匠所做的。全寺共分十个大殿,内有大小佛像余尊,其中千佛殿的韦驮像是比较出色的一尊。
双林寺的这尊韦驮像高1.6米,造型夸张,全身呈S形,眼睛与头部方向相反,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外张,表现出威武勇猛,力大无比,在视觉上有明显的动势感,是历朝历代韦驮像中的佼佼者。
▲晋祠圣母殿侍女像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殿内有彩绘塑像43尊,均为北宋时期作品,距今约年左右。圣母殿彩塑与周柏唐槐、难老泉并称为“晋祠三绝”。
圣母殿内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
▲元代琉璃鸱吻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鸱吻的根本作用就是避雷防火,龙生九子,鸱吻是第九子(属水),它们被安置在传统建筑屋脊正脊两端,兼有实用和装饰意义。
这件文物是上世纪永乐宫搬迁时拆下来保存在博物院的,这尊3米余高的琉璃鸱吻非常壮观,色彩中以黄、绿、蓝三彩为主,细节处也非常丰富,菊花、莲花、双凤、升龙、荷包牡丹等图案特别传神。
来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