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是中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戏剧家。他出生书香门第,很早就显露出才学,不仅擅长古诗文,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医药占卜。他在34岁的时候就进士及第,为清正廉明,后来因目睹官场腐败,弃官归隐。
千年前有一个弃官归隐的名人——陶渊明,陶渊明被称为古代名士,是文人正气精神的符号。但汤显祖的归隐比陶渊明更为彻底,而且汤显祖为官有声,在辞官的时候百姓苦苦挽留,后来汤显祖挥泪写下诗篇惜别方罢。后来遂昌百姓为他见了一个生祠,叫做遗爱祠,十年之后又派了画师到汤显祖的故乡临川去取了汤显祖的画像,挂在遗爱祠中做纪念。
汤显祖归隐到家乡临川,潜心研究戏曲和诗词创作。其中戏曲创作成就最高,有代表性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因为是在家乡临川归隐时所做,又都写神灵感梦的情节,因此我们称之为“临川四梦”。由于汤显祖在临川所居的书斋,名字叫做玉茗堂,所以我们又称为“玉茗堂四梦”。前两部作品写的是男女爱情的故事,主要体现对真情的歌颂,后两组作品写的是封建世子宦海沉浮,体现对政治的思考。
临川四梦当中要数《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牡丹亭》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不少情节出自于画本《杜丽娘暮色还魂记》。它的剧情大概是写寒门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情分,从此他就开始思念这位佳人。而这个佳人形象实际上就是杜丽娘,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才貌端庄,师从陈最良。杜丽娘读了《诗经》中的《关雎》,后来在花园中看到成双成对的蝴蝶和鸟还有满园的花,于是伤春寻春,从后花园归来,昏昏欲睡中,梦见一位书生,手持半枝垂柳,向她求爱。
两人在牡丹亭幽会,结果一梦醒来,书生不见了,从此杜丽娘日夜思念这个书生,慢慢消瘦下来,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杜丽娘要母亲把她藏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把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的石头底下。不久杜里娘就死了,她的父亲升任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安葬女儿,并修了一个梅花庵。
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赶考,路过这个地方,借宿的梅花庵当中,在太湖底下看到了杜丽娘的画像,发现是自己梦中之人。后来杜丽娘魂游后花园,与柳梦梅相遇相会。这件事情被道姑察觉,打开棺材后,杜丽娘还魂,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共同进京,科举考试中柳梦梅高中状元。二人经历种种磨难,演绎了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婚姻故事。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最为光辉,是中国古典戏剧当中少有的少女形象。作为杜宝的掌声明珠,出身决定了她应该成为一个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宋朝有李清照写的《点绛唇》,写女子在自己的后花园嬉戏,唐朝女子在过节的时候可以到街市上。
但是在明代,女子所受的禁锢是最深的,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在侍女春香的引导下,杜丽娘偷偷越出闺房,走到后花园,在春天大自然的感召下,青春觉醒,开始出现了对爱情的渴望。面对封建的压迫,杜丽娘没有办法获得自己的爱情,最终抑郁而死,然而真情感动上天,最终还魂而生,与柳梦梅终成眷属。
而杜丽娘的父母亲则是典型的卫道者形象,杜丽阳的父亲杜宝是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他为官清正,坚持礼教。杜丽娘的母亲是夫唱妇随贤妻良母式女人。汤显祖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宝曾经因为春日昼长,杜丽娘在白日小憩,斥责于她。杜丽娘的老师也非常难选,父母两人为她选的老师是70多岁的非常成熟的老师,叫做陈最良。
父母安排丫鬟和先生,实际上是为了监督杜丽娘的行动。他们对杜丽娘要求十分的严格,母亲看到杜丽娘从花园回来之后,画了一对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学坏。父母对杜丽娘的爱,实际上是带着社会功利性的,目的就是要把女儿培养成封建社会所要求的规范淑女。
《牡丹亭》歌颂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肯定了爱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征。黛玉的爱情启蒙就来自于《牡丹亭》,在红楼梦的第23回中描写林黛玉第一次留神听戏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景残垣”,十分感慨,缠绵止步,侧耳细听。“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黛玉不觉点头,自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能领略其中趣味。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
对于《牡丹亭》中的优美词句,使得像林黛玉这样被封建礼教压迫的女儿中产生了共鸣,“临川四梦”的四部曲不但为中国人所写喜爱,而且已经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