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总为芍药和莲花有些不平。这位冷艳高贵的老夫子,为了抬高自己所爱的牡丹,就硬生生地把那两种花给降低了!
芍药地样美艳,莲花那样清雅,生生就做了牡丹的衬托。
说刘夫子冷艳高贵,是读过他两首玄都观之后的印象。
第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元年,刘禹锡得罪权贵,被贬为朗州司马。
外放十年之后,他重新得到了朝廷的起用,被召回到长安。
十年时光,庙堂之上,少见了昔日面孔,一批得意权贵,不过是些阿谀弄权靠攀龙附凤上来的小人。
他借玄都观的桃花,表达了对当权者的蔑视。
这首诗自然会得罪权贵。几天之后,刘梦得再次被贬,放逐湖广,任连州刺史。
十四年之后,他再被召回。此时,玄都观已经颓败了,桃花已已,苔藓遍生。春红的季节,只有几丛零落的菜花,与一些稀疏的野葵野麦野蒿一起,寥落地摇动在那方寂寂的庭院内,与那曾经盛极一时的百亩桃红,成了鲜明的比对。
刘禹锡还是刘禹锡,他并不因为二十多年的被贬生涯而改变性格,他再一次借玄都观表达自己对权贵的不屑。
他狂挥狼毫,再题二十八字,写下了辛辣的嘲讽诗《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梦得又回来了,只是那些靠阿谀弄权上位的权贵们,总不免要像玄都观里的桃花一样,尽管红极一时,也终有消尽的一天!
这首诗当然也得罪了权贵,刘禹锡旋即被贬出京,到东都洛阳做了太子宾客。
二十多年的放逐生涯,刘禹锡是饱受磨砺的,他在杨州答谢白居易的赠诗时,就有“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怆然诗句。
但是,二十多年的放逐生涯,却改变不了他忘我傲物的性格。他依然冷艳高贵,依然蔑视权贵。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冷艳高贵的老夫子,却把清高洁净的莲花,也做了牡丹的衬托,可见在他的心中,牡丹确实非同一般。
十九岁那年,我遭诬陷“篡改***语录”被调查。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天大的罪名!在经历过许多沉重的时日之后,我侥幸得脱,但惊魂难定,对前途更加绝望。
为振作生命,让内心有新的寄托,我开始研习戏剧。我觉得只有那样韵律和节奏都具有鲜明起伏跌宕的曲辞和悲喜交集峰回路转的人物命运,才能让我有长歌当哭的渲泄,才可以减轻我内心的苦闷和绝望。
在读汤显祖的《邯郸记》剧本时,读到一句词:“你看那风起玉尘砂,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突然就觉得内心被重重触动。
是啊,有多少事,就是那“门外即天涯”,尽管咫尺之距,却如千里之遥,地天两重!
从句法看,这最后一句显然是用了典的。我请教父母,想知道这个典的出处,却没有更多的收获,他们也都不知道这“门外即天涯”的来路。
直到去年,看过牡丹之后,想再找找刘禹锡的诗,却发现梦得夫子有好几首诗是写牡丹的。我细细研读,却惊异地发现,那句“门外即天涯”却是出自这一位冷艳高贵的刘老夫子之手。
文宗太和三年三月,令狐楚出任东都留守,离开长安,前往洛阳。其时,牡丹已经绽蕾,开放在即。令狐楚在宪宗时曾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但他后来屡屡因事被贬,多年在外,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却又被匆匆外放。
唐朝的官吏体制中,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中书省负责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后,交尚书省执行。这大约是唐代一个重要的制衡制度,即决策、审核和执行各行其事,相互监督。
唐朝时,中书省不设中书令,侍郎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就是行政上的宰相职位。
令狐楚离京赴任东都留守时,写了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对牡丹花的钟情,对国家和前程的忧虑,都卓然纸上。
也许,刘禹锡是给令狐楚送行的,见到此诗,也就当即和了一首《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春明门为长安城东门,离开长安,就从东门出去。东门外的灞桥,旅人常作离别之地。
仔细读这两首诗,再结合两人的官场命运,这“门外即天涯”的意境,让人心颤。真真的好文字!
他们,都是爱牡丹的,借牡丹的词令,写出多少忧恨情怀。
冷艳高贵的刘老夫子,还另有三首写牡丹的诗,录来一齐欣赏。
其一、《浑侍中宅牡丹》: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其二、《思黯南墅赏牡丹》: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其三、《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读这几首诗,知道,刘禹锡对牡丹之爱,确实是发自心的深处。
在未见到牡丹时,对那首“动京华”总是有些不太认可,原因可能只在这“富贵之花”的名号,显得太俗,太市井。总不是很明白,冷艳高贵如刘梦得者,如何会写那样的句子。
去年春节后进华南植物园,进门就知道有个牡丹风情节,但却没有去看的打算,过茶花区时,还从牡丹节的温室区旁经过,也没有萌生去看一下的念头。直到把几个主要区都逛完,准备离开植物园,再次路经温室区的时候,因时间尚早,才萌生“还是顺便看一看吧”的想法。
进入那个区,温室前面陈列的牡丹盆栽就让我惊叹了,待我脚步匆匆地走完整座温室,才知道,这牡丹,花中之王,名至实归。
在南国春天的阳光下,那花儿,是那样的雍容华美,那样的庄重典雅,那样的美艳倾城!这让我无法不认可,这才是最美丽的花,刘老夫子让芍药和莲花做它的衬托,不但没有降低那两种花的品位,反而应该是对它们的肯定和抬爱!
今年春节,牡丹节重又开始了,本来春节期间就想进去观赏的,但车到门前,却在那百多米长的道路上排了长龙,近半个钟头还挪动不到门口。时近正午,想想植物园内的空地都做了停车场的情景,想想人群涌动接踵比肩寸步难行的样子,想想在园内也肯定是吃不上午餐的情况,就觅路逃走了。
这大概也是动了花城吧,爱花的花城人,谁不愿意看一看这难得一见的花中极品呢!
到了初八,别人上班之后,我想,植物园内应该是人群少了许多了,才匆匆去了那个温室群。
突然想起第一次路遇牡丹,却打算擦肩而过的“冷艳高贵”,而今,一见之后,也趋之若鹜了,就想起汤显祖的那句词。现成的就改写了几个字,表达我那时走过牡丹展区,乍见那国色天香时,心里的惊诧:
猛可的、那惊鸿一闪现,方知道门外的天涯。
牡丹园内,嫣红姹紫,花中之王雍容华美!
花开富贵,预兆一个吉祥如意的华年!
.0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