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具有悠久的历史,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本元宵节主题相关绘本,大家可以提前给孩子读起来。
《打灯笼》
王亚鸽/文朱成梁/画
适合年龄:-6岁
这本书的画家,是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得主朱成梁。描绘的是中国北方农村的春节——灯笼、烟花、过节才穿的新衣裳,这些中国元素装点着寂寥又寒冷的冬夜。这些渐远的年俗民俗,如今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绘本《打灯笼》里。北方过年常常下雪。过了初一,十里八街就开始走亲访友。到了初三,舅舅们就开始送灯笼了。招娣终于盼望来了舅舅送来的灯笼,村巷里夜色如海,灯光点点,小伙伴们举着各自的灯笼互相斗艳:“你的是牛粪灯,好好看。”“你的是莲花灯,我的是火罐灯。”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年也要过完了,这是最后一晚打灯笼了……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民俗中过年的快乐,就是有点令人惆怅,毕竟这样的风景,已经看不到了。城市化、现代化越来越快,能有多少地方在逢年过节时依旧民俗味儿十足呢?《饺子和汤圆》
作者:卷儿著,任晶晶绘
适合年龄:岁+
这是一本很可爱的绘本,讲述了饺子和汤圆的故事,构思巧妙。画风文字都非常萌趣。
年首届张乐平绘本奖入围奖
年“少年中国”图画书推优作品
年度蒲蒲兰绘本月刊《萌》最受读者欢迎绘本
年度桂冠童书·低幼启蒙类
认识一下饺子和汤圆这对好朋友吧。他们有很多不同点,比如:一个皮肤滑滑的,一个皮肤黏黏的;一个穿得薄薄的,一个裹得厚厚的;一个戴发箍,一个大光头;一个喜欢吃肉和菜,一个喜欢吃甜食……
我是饺子,我是汤圆。
饺子说,“妈妈喜欢打扮我,给我戴上漂亮的发箍。”
汤圆说,“爸爸是个大懒虫,给我剃了个大光头”
饺子说,“我喜欢在辣椒油里打滚儿。”
汤圆说,“我喜欢趴在勺子里打盹儿。”
饺子说,“我喜欢吃肉和菜”。
汤圆说“我喜欢吃糖。”
我喜欢在春节的时候一展歌喉。
我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挂起灯笼。
虽然我们有很多不一样。
但是,我们都喜欢泡澡。我们两个好像哦!
真的是超级萌!
《兔灯》
作者:王东著/绘
适合年龄:岁+
兔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小莲是住在苏州城里的一个小姑娘,元宵节那天,爷爷给她做了一个兔子灯,却被她拉着高兴时不小心烧掉了。兔灯占据了她的心思,甚至来到她梦里。小莲随着兔灯去到很多地方,见到很多奇幻的景物。当她醒来,枕边一盏新做好的兔灯在那里。
在苏州城里,有个小女孩叫小莲。
元宵节她很想要一个兔子灯,于是小莲求爷爷也给自己做了一盏兔灯。
小莲高兴极了,光顾着玩儿,连灯里的蜡烛倒下都没有发现。
爷爷刚做好的兔灯突然烧起来啦。
没了兔灯的小莲哭着跑回家,爷爷安慰了她。
当天晚上,小莲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梦里梦见了兔子,她追着兔子在梦里大冒险。去了很多地方。
小莲突然醒了过来,原来只是一场梦呀。
可是怀里却多了一盏兔子灯!
非常暖的一个小故事。
这本书的绘画极具特色,巧妙运用传统工艺美术中“剪纸”和“木版年画”的技法,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朴素中不失童真的生动和可爱。也是非常好的中国艺术启蒙绘本。
《龙的高跷》
作者:李燕著,于大武绘
适合年龄:4岁以上
一本年画般的书,绘画是于大武老师,厚重的水粉颜料,画出了浓墨重彩的民俗氛围,并且给人物加以粗犷的勾线,动作表现生动有力。
故事讲的是北方传统民俗——踩高跷。刻画了民间工艺传承,很有看头。
薄雾笼罩的山村。
村民们开始打拐子,小龙全程跟着观摩。
林老伯是“拐子高手”,十里八乡的拐子都出自林老伯之手。
林老伯开工了。
拐子做好了!林老伯问小龙想学做拐子吗?小龙大声回复“想学!”
从此,小龙变成林老伯家的常客。
其他小朋友也来探宝,玩作一团,其乐融融。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节》
作者:王早早著,石子儿绘
适合年龄:岁+
这本书以小女孩樱桃和妈妈去镇上看花灯的故事为引子,介绍了元宵节的概念和各种传统、风俗。
今日元宵节,晚上樱桃跟着妈妈去镇上看花灯。“妈妈,为什么正月十五要闹元宵?”“正月就是元月,古人把夜叫宵,而这个月的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夜晚,所以正月十五就叫元宵节。”妈妈耐心地解释着,“说起闹元宵,还有一段历史传说呢!”“其实,关于元宵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宫女元宵的故事。一路讲着故事,樱桃和妈妈来到了镇上。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街道两旁,卖冰糖葫芦的、吹糖人的、卖棉花糖的……好不热闹。叫卖声、吆喝声、喊叫声,一声更比一声高。四座高台上正在上演“对台戏”。京剧、黄梅戏、秦腔、豫剧,一台比一台精彩。大街上还有卖元宵的。
玫瑰馅、芝麻馅、豆沙馅、果仁馅、莲蓉馅、核桃仁馅,各种口味的元宵应有尽有。路两旁,一盏盏漂亮的花灯,四方的、八角的、花篮的、双鱼的、葫芦的,让人眼花缭乱。最吸引人的要数花灯上的灯谜了。“一加一(打一字)”,答案是:王“一家十一口(打一字)”答案是:吉“此起彼落(打一玩具)”答案是:跷跷板。突然,伴随一串震天动地的:咆哮,几个火球直冲云霄,随即化成千百道五色火光,“点燃了整个小镇的上空”。只见瀑布烟花从半空中飞流直下,牡丹烟花在空中亮出了五颜六色的花瓣……把小镇照得“火树银花不夜天”,也照得大家心中暖暖和和的。《一张全家福》
作者:郑春华
适合年龄:岁+
绘本讲的是元宵节那天,一家人(爸爸、妈妈、我)的生活以及元宵佳节的一些风俗和喜庆气氛。
元宵节到了,妈妈要赏月,爸爸要吃元宵,小宝宝要出去玩兔子灯。可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他们怎么才能既不分开又能满足各自的愿望呢?
爸爸总有道理,大家按照爸爸的安排,吃了甜甜的元宵,玩了有趣的兔子灯,看了美丽的月亮,还照了一张全家福,在元宵节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灯孩儿》
作者:金波
绘画:颜青/绘
适合年龄:-8岁
《灯孩儿》是国内著名作家金波老师精心创作的一本绘本。
灯孩儿是元宵节的小精灵,他可以点亮灯,点亮星星,也点亮盲孩儿的眼睛……绘本《灯孩儿》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为背景,以中式唯美的画面和意味悠长的故事,带读者一同感受传统文化和向善人性。
这是一篇充满人性关怀的童话,语言生动优美,画面简约灵动,适合~9岁孩子及热爱绘本的所有人阅读。
灯孩儿点亮孩子的元宵灯笼。
灯孩儿点亮了盲童的眼睛,他看见了满街的花灯。
灯孩儿在天空飞来飞去,点亮了闪闪繁星。
一个简单却温暖的故事,在我们大人看来有些幼稚,但这样的温暖可以给孩子们心里埋下温暖美好善良的种子。
《龙的故乡》
作者:董宏猷著,于鹤忱绘
适合年龄:岁+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灯、花灯、元宵等是典型的中国符号。
本书以元宵节为背景,讲述了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小女孩儿怀揣着故乡梦,回到故乡龙门岛寻龙、圆梦的美好经历。
故事以小女孩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了一家人的团圆生活以及元宵节的民俗活动,爷爷扎龙灯、奶奶包元宵、爸爸舞龙灯,小女孩儿自己也被打扮成采莲女跑旱船,将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
爸爸说我的家乡是龙的故乡,可是,世界上真的有龙吗?好像回故乡去寻龙啊。
爷爷扎龙灯,奶奶在厨房做汤圆。
小堂哥教我踩高跷,我们戴上面具,在晾满腊肉、腊鱼的小巷里穿来穿去。
湖上满月升,我们全家团圆吃汤圆。
湖面沸腾,原来是红鲤鱼“跳龙门”。
这本书画风也很年画,整个故事以儿童为本位,从孩子的角度和眼光来描写,读来富有童趣,故事中又隐藏着暖暖的乡情和亲情,蕴含着文化传承的意味和普世价值。
《元宵灯》
作者:保冬妮著,曹艳红绘
适合年龄:5岁+
《元宵灯》是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