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心。这名字听上去很是惨烈。如看到完好胸膛,心口被人横空剖开一刀,汩汩流着血的样子。
落在花间,却未必。
bleedingheart——滴血的心,植物名是叫做荷包牡丹。也很贴切:花骨朵一如古代的荷包,叶片形状,则肖似牡丹。
另一个名字,也叫「鱼儿牡丹」。古人对此有极为优美的说法——
花红而蕊白,状类双鱼,累累相比,枝不胜压而下垂若俯首,然鼻目良可辨,叶与牡丹无异。
可见都是玲珑可爱路线。与什么伤痛泣血,并无关系。
「滴血的心」这种叫法,是西方人叫出来的。后来日本人触类旁通,给它附会上一个相关的故事——不外乎是年青男子追求少女,失败了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好讲。
但凝视单独一朵花,如有浑然天成的形状加上极鲜艳的颜色,倒也确实是相像的。
我觉得一整枝滴血的心更美。次第开放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款摆,灵巧,却也仿佛不知人世忧欢的样子。
人间四月天,背景多半葱茏浓郁。一片深深浅浅青绿里,它三两数枝,悬而未决的娇滴滴,摇动细微的光影斑驳。不仅为花园增色,一眼瞥见,更顿生怜惜之情。
一般不太会用它来作瓶插,因为太娇弱。折下来,看着确实美,但茎条柔软,若碰上天热或缺水,很快也就蔫下去,软软地趴在一旁。心脏嘛,终归还是接着地气,连着血脉的好。
滴血的心也有白色。看起来皎洁,与鲜血更加没有关系。
这一种也叫人想起铃兰,但铃兰中空如小铃铛,即使静默,亦叫人觉得有悦耳之音,就略胜一筹。
滴血的心……最多仍是小荷包与小鱼儿那般。不指望你出声,但凡在那里摇曳,就已很好。
亦舒在《玫瑰的故事》里,写到过滴血的心。它出现在玫瑰的桌上,被(书中提及的)最后一个爱慕者惊见。那白花,花瓣上圆下尖,裹在一起,真像一颗小小的、洁白的心,花芯吐出尖端,血红的似一滴血。
我们的心,都有过滴血的时候,伤口或许好了,但是疤痕长留。
年轻人总会明白。滴过再多血,还能保持最初玲珑剔透的心,才是最好的。
荷包牡丹(鱼儿牡丹;滴血的心)
学名:Lamprocapnosspectabilis/Dicentraspectabilis(CFH认定的拉丁为前者)
英文名:bleedingheart
罂粟科荷包牡丹属(部分分类系统中,独立为荷包牡丹科。其下有紫堇属、荷包牡丹属等)
值得一提的是,bleedingheart名下,也被西方人混淆了好几种别的植物。譬如柳叶菜科的吊钟海棠(倒挂金钟)。
或是马鞭草科的龙吐珠。
——所以别抱怨中国人总是混淆玫瑰与月季、野罂粟与虞美人。张冠李戴这种事,放在哪里都会有的。
重要的事情说一次,蔓玫新浪微博:
蔓玫蔓玫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