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不少人认为,最美中国古建筑在日本,把日本当作“中国古建筑冰箱”。
但早在年前,有一位日本建筑史学家这么说过:“鄙人以为研究日本建筑者,首须究其历史,既悟日本建筑之发达,所得于中国系建筑者,至非浅鲜;遂又转入中国建筑之研究。”
为了弄清楚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他专程两次来到中国进行调研,记录下大量珍贵资料,并把这两趟调研称为“寻根之旅”。在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沉淀下,许多古建筑受到损毁、甚至消弭。幸运的是,这些建筑的影像资料,却在这位学者的调研报告和手绘笔记中保留下来,远渡日本。这些中国古建筑资料轰动了当年的国际建筑界,国人却无缘一见。今天,随着《手绘天朝》和《手绘紫禁城》的面市,这些珍贵的手绘资料,以原稿影像的形式回到了中国。伊东忠太(右)这套书的作者,也是原始资料的记录者,是日本建筑史学家、近代日本建筑学科创始人伊东忠太。梁思成曾经说过:“在我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时候,日本先辈者如伊东、关野等先生的著作,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年,日本帝国大学特派伊东忠太等人赴中国对紫禁城进行为期2个月的建筑调查。年4月至次年6月,伊东忠太再次来到中国,从北京启程,游历并调研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的古建筑,记录了5册野外笔记。在日本学者眼里,中国传统建筑有什么特点?那时中国的风土人情又是什么样的?在这套书里能找到答案。后世评价伊东忠太“创造了两个第一”:以他为首的日本考察团是第一个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考察和测绘的学者团,这标志着专业的日本建筑学者开始介入中国古建的研究;他对中国长时间的建筑考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日本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也是日本建筑界研究中国建筑的开端。《手绘紫禁城》和《手绘天朝》即依据伊东忠太的中国建筑考察笔记编著而成,后者更是原汁原味原稿呈现。两本书共包含余幅珍贵手绘的影像资料,附赠3张紫禁城明信片和2张紫禁城地图,是难得一见的由外国人手绘的中国古建筑合集,兼具知识性、鉴赏性、收藏性。数量丰富的手绘忠实还原中国建筑的结构、图样、颜色搭配等情况,再配以图注进行进一步说明。全书图文并茂,讲解清晰,既适合中国古建筑爱好者入门,也为专业读者提供权威视角,还能成为艺术工作者的创意素材库。《手绘天朝》《手绘紫禁城》还从艺术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