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在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明天会更好吗?
面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年轻人希望找到对应的答案,也有各自现身说法的“回答”。在网络平台上,活跃着许多年轻网友,他们葆有对学习的热情,喜欢深度阅读和思考,乐于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理性看待世界变化。思辨力、求知欲、好奇心,也是当代青年群体身上的鲜明特质。
青年发问,青年作答,青年人寻求向上向善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用行动展示人生“向上的答案”。通过与知乎合作,我们用问与答的形式,串联起青年人的问题和答案,让年轻的心灵靠得更近,让大家对未来与远方的想象更加清晰。
,我们相互陪伴,慢慢变好!
---------------
这几年年轻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卫小妖
这几年感觉过得特别快,总觉得好像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回忆,但是等我去看手机里的相册,发现里面有上千张记录着这两年一日三餐的各种美食图片。这些又提醒着我:日子是一天天充实过来的。
我一直觉得美食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很多时候,我们想念一顿饭,想念一种美味,不单单是因为食物本身,更是因为和你一起吃过那顿饭的人,因为那段一起度过的时光,和让每个人魂牵梦萦的乡愁。
年之前,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很少有机会在家吃饭,基本都是在外出差,在外吃饭。疫情这几年,我有了更多居家做饭的时间,下馆子的次数少了很多,但这不会改变我对于各种美食的探索和尝试。比如,今年年初,我自己在家第一次尝试洛阳自唐朝流传下来的水席中,最有名的那道“牡丹燕菜”。它的主要原料其实就是最普通的白萝卜,将萝卜切成细丝裹满绿豆淀粉后,经过反复晾晒、反复蒸,最后搭配其他食材上锅蒸。食材吸满高汤的汤汁后,口感就像燕窝一样顺滑Q弹,非常神奇也很美味。
看朋友圈或者家庭群、同学群等,会发现大家这两年烧菜做大餐的兴致都高涨起来了。很多之前不怎么做饭的朋友,也纷纷开始在家里捣鼓美食,这也是这两年大家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乐趣不仅仅在于做菜本身。这几年,遇到出门买菜不太方便的时候,我会试着自己在家里水培蔬菜,种葱、种香菜等,相信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记忆。那感觉,就像是以前风靡的“开心农场”线下版,让人乐此不疲。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水培洋葱长出来的芽又像蒜苗又像葱,是给饭菜调味的理想原料;黄豆可以发豆芽,成功率很高……其实,很多时候种出来的菜还不够家里吃一顿的,但这个过程却让我每天多了很多期待和小惊喜,也给了平淡生活一抹绿色的希望与宽慰。
疫情这几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轨迹都或多或少被影响着,改变着。
自17岁高中毕业后到北京读书,到大学毕业、工作和成家,我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时间少之又少。去年年底,我带宝宝回老家过年,之后因为疫情下我可以居家办公,就选择了留在老家。比起之前待过的大城市,老家的生活节奏明显慢了很多。在这里,我除了在家做饭吃,天气好的时候也会带上宝宝,和父母一起到户外露营、野餐。可能这也是疫情下,这两年特别受大家欢迎的一种生活方式——远离城市人群,亲近大自然,享受慢生活。每次,我爸都会提前准备很多半成品,比如烤串、卷饼、卤菜卤肉,还有饮品、切好的水果等,仪式感比我还足,这些都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爸妈带我到洛河边郊游的时光,相信等我的女儿长大,她的记忆中也会有这么一段彩色的美好回忆。
这两年,虽然亲戚朋友间走动、见面没有之前那么多,但每次刷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吃了什么,都很像小时候那种街坊邻里串门打招呼的情景。其实,这些平凡又温暖的烟火气从没有消失和减弱,只是,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呈现方式。我们一直说“美食最抚人心”,就是说: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经历什么跌宕起伏,只要能坚持每天好好吃饭,好好生活,那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
那些相信自己才华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浙三爷
我做着一份让很多人憧憬的工作,那就是写作。
小时候,我虽然喜欢写作,但读书成绩并不好,读完初中以后就辍学了。身为一个无良好家境、无学历、无人脉的“三无”人员,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我做过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包括车间工人、打包工、饭店厨师、服装导购、外卖员等。
我记不清多少次寒冬酷暑,我或是守候在炎热的锅炉旁熬酱料,或是在寒冷刺骨的车间里做零件,或是在雨雪交加的夜晚马路上送外卖。那时候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买一台电脑,然后开始写作。
当我拥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我就去买了张无线网卡。那时,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位于深山老林里,山村中没有网络。我每天写好了稿子,就抱着笔记本电脑,走很远的山路,到山外面去,然后坐在村外的马路边或桥梁下,连接上只有十几KB网速的互联网,上传我的作品。
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哪怕是刮风下雨,也要打一把伞,把电脑紧紧抱在怀里,哪怕自己被淋透了,也不能让电脑进水。因为我知道:自己怀里不只是一台简单的数字产品,而是全世界。虽然我身处小山村,它却能把我的作品传遍天下,让人、1万人,甚至万人阅读到我的心血之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的作品在全网突破10亿阅读,尤其是我在知乎创作的《时空缉凶》,获得了几十万条读者的评论,也让这部作品数次登上热榜。看到那么多人喜欢,我写得也很幸福,这个故事以抨击罪恶为出发点,代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引发了读者们的共鸣。许多人告诉我,他们会因作品里的罪恶而感到愤怒,也会为了可怜的受害者流泪,看完后会更加期待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还有很多读者说,我的文字带给了他们力量。每当他们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我的作品,哪怕拖着疲惫的身躯,也会继续骄傲地战斗,勇敢地生活。我们明明是素不相识的人,却在那一刻,产生了灵魂的共鸣。
这就是如今的时代,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我们是金子,谁也掩盖不了我们的光芒。现实中,其实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有些宝妈喜欢分享孩子的健康食谱,起初只是分享着好玩,久而久之有了粉丝群体,就成了美食博主,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些学霸喜欢讲历史,研究古今中外的典故,后来还出现在了媒体访谈节目上;还有一些人热爱分享自己的宠物日常,喜欢给小动物们编写剧本和配音,也吸引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