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CHINESECULTUREWITHTHEWORLD
黄庭坚:“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可见香在文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焚香,宋朝文人一定会认为他们的生活将失去了数不尽的清趣。焚香在宋代上层社会,差不多就和现在咖啡厅的音乐一样,是生活的基本背景。
宋画上的香炉
在南宋刘松年的《山馆读书图》与《秋窗读易图》上,我们看到,读书人的案头都放置着小巧的香炉,那是因为宋人读书时有焚香的习惯。
刘松年
许多宋诗也描绘了这样的文人习惯,如陈必复的《山中冬至》:“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戴复古的《赣州上清道院呈姚雪蓬》:“短墙不碍远山青,无事烧香读道经。”陈宓的《和喻景山》:“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宋人的《听琴图》,为宋徽宗赵佶所绘,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
《听琴图》中画出了一张香几,香几上放着一只香炉,显示宋人在欣赏音乐时,也会焚香渲染气氛,正所谓“约客有时同把酒,横琴无事自烧香”。
宋人闲居时也有烧香的习惯,这叫“燕居焚香”。许多宋诗都写到燕居焚香的生活趣味,如杨万里的《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起来洗面更焚香,粥罢东窗未肯光。”苏轼的《三月二十九日》诗:“酒醒梦回春尽日,闭门隐几坐烧香。”陆游的《初夏》:“床有蒲团坐负墙,室无童子自烧香。”南宋马远有一幅《竹涧焚香图》,画的正是文人雅士闲居独处时的焚香。
马远
在宋朝女性的闺房中,香炉也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具。
李清照的几首小词都写了女性生活中的焚香:“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瑞脑,即香料;金兽,即香炉。从宋人佚名《飞阁延风图》、《调鹦图》,我们都可以看到宋人闺房里的桌几上陈设着香炉。
佚名
在宋代香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随着制瓷业的发展,造型各异的瓷质香炉成为香具中的新星。宋代香炉大致可分作两种类型,其一封闭式,有盖,其二开敞式,无盖。今人一般称封闭式的炉为熏炉,开敞式的炉为香炉。熏炉又名香熏,作熏香之用,将香料燃于炉内,香烟从炉盖上的缕孔中冒出,散发出浓浓香味。
“熏炉盛行于汉、魏晋时期。两汉熏炉多为铜制,并有陶制作的熏炉,瓷熏炉始于东吴,流行于六朝,宋代南北方窑都有熏炉烧造。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瓷熏炉,南北方窑系以及为朝廷烧造贡瓷的汝窑、哥窑、官窑等均大量烧造。”
熏炉器型简约,但在熏盖上以手工镂雕缠枝牡丹纹饰,增添了香炉赏玩的情趣。
熏盖牡丹纹样雕工精巧,纹理清晰,片片分明,大小枝叶层叠交错,相间有序。熏香时出烟效果优美,袅袅烟形和芬芳的香气,让用香的情境交融。
扫码可直接购买
零售价:元
扫码可直接购买
购买请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