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牡丹诗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登玄都阁(唐·朱庆馀)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择邻君: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京城寓怀(唐·张祜)

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

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牡丹(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题牡丹(唐·卢士衡)

万叶红绡剪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

风光九十无多日,难惜尊前折赠人。

牡丹(唐·李山甫)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偶诗五首·其二(唐·司空图)

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

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春雨(唐·齐己)

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

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

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

牡丹花(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白牡丹(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择邻君:清代洪亮吉所撰《北江诗话》里说,白牡丹诗,以唐韦端己“入门惟觉一庭香”,及开元明公“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向月中看”为最。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择邻君:在唐代,牡丹价格十分昂贵,竟至“一本有直数万者”。(亦见《唐国史补》)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裴潾这首诗的前两句便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唐代的这种风习。

牡丹(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择邻君:这首题名《牡丹》的七律诗是咏怀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作者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择邻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uxiangwowotou.com/afhzp/24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