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一朵绿牡丹传遍全网,洛阳牡丹为何

皮肤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20321/10467309.html
前不久,有网友视频爆料: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内一朵价值10万元的名贵绿牡丹,被人偷偷摘走。消息一出,人们为之惊讶,谴责偷窃者行径的同时惊叹这朵牡丹的“珍贵”,究竟是怎样一朵花,能够价值10万?事实上,经洛阳王城公园工作人员证实:游客摘花确有此事,但被摘走的绿色牡丹品种为春柳,实际上并没有网上传言那么昂贵,在洛阳有很多人在种。王城公园相较于常见的红色牡丹,春柳这一品种确实比较稀有。花苗售价是普通品种的两到三倍,一般在元到元左右,远没有网上流传的“10万一株”那么高。因为春柳牡丹人气较高,园方已经加装监控并派专人看护。“10万元牡丹”一事暂时告一段落,但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讨论并未停止。由牡丹引出一系列话题,如“梅花与牡丹的国花之争”、“洛阳牡丹何以甲天下”等等......春天已至,牡丹花开,正是游园赏花的大好时节。牡丹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花朵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千百年来,牡丹的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更为历代诗人、书画家称颂。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牡丹资源极为丰富,不少地区都有种植。但一提到牡丹,大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洛阳。这不仅仅是因为洛阳的牡丹特色鲜明、耐人寻味,更因为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文化意义。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朝,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据史料记载,牡丹花最早在河洛地区种植,洛阳正是栽培中心之一。唐朝时,洛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作为当时的东都,洛阳城交通便利、贸易兴隆、园圃林立,牡丹空前火热。据传,当时的洛阳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牡丹,种花赏花之风盛极一时。许多赏花习俗以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服饰、故事等形成流传,并由此衍生出洛阳的牡丹文化。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经济生活的繁荣稳定推动了赏牡丹习俗的流行。宋人对牡丹的研究更进一步,在择地、栽植、浇灌、施肥、修剪、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技术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全文从历史、习俗、种类等不同角度介绍了洛阳牡丹,赞赏的同时也表现出牡丹与市民生活的密切关联。欧阳修对洛阳牡丹的喜爱,还体现在这句诗中:“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能够成名于世,既有人文因素,也有自然原因。在诗中,欧阳修以“地脉”赞洛阳,其实就是指洛阳的地气、王气。山川地势托起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美名,君临天下,洛阳的牡丹才能登堂入室,流传千古。人文与自然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洛阳牡丹的盛名。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不是没道理的。看一眼洛阳的自然环境,地处中原,四季分明,气候基本与古代流传的“二十四节气”同步。洛阳盆地土地肥沃,且黏性较大,这对喜爱稍显干旱而怕涝的牡丹生长十分有利。据科研人员调查,伊洛流域广泛分布着古老火山岩,经亿万年的风化、冲积、搬运,丰富了洛阳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大有好处。洛阳牡丹得到大自然的爱怜,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人们的钟情,得到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自然能开出国色天香。千百年来,洛阳牡丹历经培育,在今天共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多个品种。年,牡丹被洛阳市定为市花,每年的4月至5月左右举办牡丹花会,后升级为牡丹文化节。花开时节,整座洛阳城花如海、人如潮、热闹非凡。稍显遗憾的是,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推迟至明年举办。但洛阳相关方面进行了“云赏牡丹”的安排,努力完善赏花惠民政策,不断提升洛阳牡丹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以牡丹为核心,洛阳市不断开发文化特色产品,如剪纸、玉雕、刺绣、“千枚牡丹”系列邮票等等。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牡丹艺术的百花园地,使牡丹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繁荣。洛阳牡丹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栽培技术精湛、文化影响深远,在国际园艺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这里所孕育的牡丹文化,不仅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华夏文明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uxiangwowotou.com/afhgx/797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3